学习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新思想 >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丨提高政治站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日期:2024-03-28    作者:     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实现了党在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实现了党在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从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立为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之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从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到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6月考察内蒙古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标志着我们党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在迈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扎实做好以下工作。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是在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百年来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是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把好民族工作前进方向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政治问题。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作出“八个坚持”的精辟概括,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科学内涵,提出“十二个必须”。“十二个必须”明确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选择、制度保障、领导核心、工作主线、情感认同、利益保障等内容,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学深悟透,完整准确把握和贯彻落实。

强化理论武装,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本领

“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党性修养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方向,领导干部的能力水平、本领大小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成效。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经验。必须强化思想引领,抓好理论武装,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新时代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履行新使命、完成新任务的思想武器。要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培训体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深化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学习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加强新疆地方与祖国关系史的学习教育培训,教育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显著特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同时,要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本领、服务各族群众的本领、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本领、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的本领,奋力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以党建为引领,厚植各民族和谐的基层治理根基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只有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才能释放社会治理的强大效能。

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加强基层民族工作机构建设和民族工作力量,提升基层党员干部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能力水平,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基层民族工作有效运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共同目标,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加强民族团结是一项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在社会实践中,必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突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一方面,要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离不开认同的力量,长远和根本的要靠增强文化认同。要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抓住宣传教育这一先导,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通识教育、干部教育和社会教育,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态长效教育机制。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族团结,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民族团结。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要深刻认识“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构建和运用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的表达体系,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另一方面,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心下沉,向纵深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和实践载体。要着力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开展富有特色的群众性交流活动,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这三项计划,从各族群众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到既要抓“点”,又要抓“面”;既要抓“大”,又要抓“小”;既抓好线下,又抓好线上,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根基。

上一篇:学习理论丨深刻认识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下一篇:学习理论丨思想统一是政治统一、行动统一的基础 ​